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10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論壇(2023)“中日關系與國際秩序”——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高翔,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出席論壇并致辭。
高翔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中日關系正處于承前啟后的重要節點。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奠定了中日睦鄰友好、互利合作的法律基礎,增進了中日傳統友誼,開辟了兩國合作前景,帶來了巨大的戰略外溢效應。特別是將“反對霸權主義”條款寫入條約,是戰后國際關系史上的一大創舉,在當前強權政治、霸權行徑愈演愈烈的國際形勢下,越發顯示出老一輩政治家的遠見卓識,顯示出和平友好條約不可磨滅的時代意義。
高翔強調,中國與日本是搬不走的鄰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作為鄰國正確相處之道,應當成為中日兩國發展彼此關系的共同目標?!吨腥蘸推接押脳l約》本身正是在雙方秉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等各項原則的基礎上締結的。歷史、臺灣等問題事關兩國關系政治基礎和基本信義,只有不忘締約初衷、銘記歷史教訓,兩國關系的政治根基才能穩固,兩國關系的發展進程才會保持在健康發展的軌道。
高翔指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將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高度重視發展對日關系,將堅持從世界和平繁榮與兩國各自發展需求出發推動中日關系發展。值此《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歷史節點,重溫締約的深遠意義,重視制約發展的敏感問題,立足長遠發展中日合作,目的就是開辟中日關系健康發展的新前景。這是歷史與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中國社會科學院將繼續加大與日本各界的交流,為發展中日關系作出更大貢獻。
福田康夫表示,日中兩國作為永遠的鄰居,友好合作是必然趨勢,雙方應銘記《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的締約精神,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局勢下,要放眼長遠推動日中合作,為實現兩國的互利共贏而不懈努力,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吳江浩指出,45年前,中日老一輩領導人作出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戰略決斷,奠定了中日關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礎,展現了中日共同維護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的意愿與決心。雙方應以紀念締約為契機,重溫締約初心,履行條約義務,從中日關系發展進程中汲取智慧啟迪,續寫和平友好合作新篇章,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條約精神注入新的內涵。
垂秀夫表示,日中兩國均是亞洲大國,兩國關系的穩定不僅有益于兩國國民,而且有益于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繁榮。面對國際局勢變動和兩國關系出現的各類風險挑戰,日中需要基于戰略高度加強溝通合作,45年前締結的《日中和平友好條約》指明了兩國關系向前發展的大方向。
來自兩國學術界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圍繞《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原點的回顧與思考、《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內涵的實踐與發展、中日在世界大變革時期的協調與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中華日本學會承辦,旨在深入探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積極思考如何在國際秩序變遷背景下引領兩國關系沿著正確軌道平穩健康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