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使命,就是要聚焦大局,出思想、謀戰略、提對策,通過提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實現咨政建言、獻計獻策、服務發展。黨媒是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手段,是智庫產品在政府、市場、社會間流動的加速器,具有人才、設備、資源和體制等諸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媒體時代,把“新型思想庫”與“新型主流媒體”結合起來,建設更具“思想工廠”性質的媒體智庫,是當代中國新型媒體智庫發展的新趨勢、新走向,也是時代賦予地方黨媒的新命題、新擔當。廣西日報傳媒集團緊緊抓住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有利契機,自覺接好“天線”、用心接好“地線”、融合接好“網線”,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快打造智庫型全媒體,為鞏固主流輿論陣地、壯大傳媒產業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展機遇:以智庫建設推動新時代地方黨媒轉型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新型智庫建設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相關部門先后出臺《關于深入推進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國家高端智庫管理辦法(試行)》《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支持智庫建設的政策,為黨媒智庫化轉型發展開辟了新路。地方黨媒應搶抓這一重大時代機遇,通過探索新型媒體智庫建設來推動自身轉型發展。
智庫建設為地方黨媒二次創業打開發展“新賽道”。首先,智庫建設是地方黨媒發揮優勢的“處女地”。發揮政策熟悉、信息快捷、人員通用、資源共享等自身多重優勢開展智庫建設,地方黨媒能夠快速整合力量開展與媒體業務融合發展的多元化服務。其次,智庫建設是地方黨媒融合發展的“新領地”,既能為國家和地方決策咨詢提供新路徑,又能為地方黨媒經營轉型創造新的增長點。例如,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成立不足兩年,既完成了內容智庫化、傳播智能化的轉型,還實現了收入過億元的目標。再次,智庫建設是黨媒傳播功能的“新支撐”。智庫建設有利于推動國內外媒體的合作,是媒體的潛在采訪源,其搭建的交流平臺可作為現成的傳播載體和新的媒體領域,其研究成果可為傳播提供第一手素材和線索。最后,智庫建設是黨媒改革創新的“新幫手”。近年來,經過不斷的改革探索和創新實踐,地方黨媒大都進入了深度轉型期和改革深水期,持續推進的難度日益增加。智庫建設為地方黨媒新一輪改革創新發出了新的動員令??傊?,智庫建設這一新的平臺和領域,為長期獨守“一畝三分地”的地方黨媒創新體制機制、重組資源、加快轉型發展特別是“二次創業”提供了直接條件。
智庫建設為地方黨媒搶灘布局提供創新“新藍?!?。一方面,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不少相關的智庫建設意見和實施方案,但管理制度、發展規劃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尚未規范和細化,地方黨媒智庫建設呈現出自由度高、自主性強等特征。另一方面,作為智庫建設主體,不少地方黨媒已經在研究機構、數據庫建設等方面進行布局,但業務主要集中在課題研究、輿情服務、新聞調查等方面,客戶群體也多為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因此,智庫應有的服務和“智庫+媒體”的業務拓展空間還不夠廣闊,致使地方黨媒智庫的影響力難以擴大,基本表現為個案且局限在小領域,專業性不強,缺少特色品牌,更缺少跨區域的品牌和頭部機構??傊?,盡管當前地方黨媒智庫建設呈現出千帆競發的火熱態勢,但至今依然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缺少可借鑒和可推廣的模式。因此,新型智庫建設是地方黨媒搶灘布局、深度耕耘的“新藍?!?。
中國式現代化對智庫建設提出了“新方向”。黨的二十大吹響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這對智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智庫提供更專業、深入的研究和建議,以支持政府決策和社會發展;另一方面,智庫建設也需要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包括國情、文化、社會結構和發展階段等。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不斷豐富智庫產品構成、以多樣化多層次的智庫產品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一系列新問題、深層次問題、緊迫問題等,正是推進黨媒智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于2023年3月煥新上線的廣西云平臺,借助精準的黨媒算法,實現數字化融合實力,可提供更加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數字技術支持,以及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平臺,有助于對接和整合各方資源,推進黨媒智庫建設的專業化、精細化和高效化。
實踐探索:打造全媒體時代民族地區特色媒體智庫
“四全媒體”的相繼涌現,為媒體智庫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做好頂層設計,著眼于壯大主流輿論、凝聚社會共識,發揮智庫闡釋黨的理論、解讀公共政策、研判社會輿情、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的積極作用,全面提升媒體智庫的公信力、思想力與傳播力,是時下媒體智庫建設的著力點和落腳點。
整合媒介資源,打造新型傳播格局。人才是媒體智庫建設的關鍵。針對一些傳統智庫存在過于行政化、人員固化、研究內容僵化、與社會需求脫節等弊端,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堅守專業精神,創新體制機制,組建更加靈活多元的人才梯隊,以媒體智庫的方式深度參與多元社會發展研究。一是加大外部人才的聘請力度,積極招選社會各個層次和領域的專業人才,以智庫專家、特約研究員、大數據分析師等身份加入智庫團隊,進一步優化智力資源,為打造有創作速度、理論深度、思想厚度、決策力度的媒體智庫成果提供人才資源保障,實現服務效能最大化、效率最優化。二是加大全媒體時代復合型新聞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讓更多知識結構和學術素養過硬的編輯記者加入智庫團隊,不斷提升研究分析能力,以專業素養打造智庫精品,提升新聞產品的智庫含量,持續提升媒體智庫的思想力,實現內腦與外腦的全面賦能,推動傳播矩陣走進“智庫的春天”。在近年的全區和全國兩會上,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加大新聞報道力度,多形式推出一大批有高度、有深度、有熱度的作品。如在2022年9月東博會和峰會期間,重磅推出《高端訪談》等智媒節目,為新聞報道提供了“強力大腦”,為打造智慧型傳媒集團提供了技術沉淀和經驗積累。
搶占全媒陣地,整合各種生產要素。圍繞“新聞+”功能拓展、客戶端升級、經營模式轉型,推進組織機構、生產流程、體制機制、人才資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協調推進、一體發展,是媒體應對經濟、政治、技術等環境變化的重大選擇。目前,由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旗下廣西云數字媒體集團開發運維的廣西云融媒體生態系統,已實現對廣西14個設區市、111個縣(市、區)全覆蓋,打造了一批以廣西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廣西機關黨建在線服務平臺為標桿的數字化項目。同時,加快數字經濟的融入,全面、深度參與數字廣西建設,融入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格局,成為中國—東盟數字化信息基礎建設的中堅力量。通過跨界融合,目前已形成覆蓋融媒體文創、智慧政務等領域的產業集群,并錨定“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新型主流媒體目標發力。2022年11月,廣西云數字媒體集團、廣西日報—桂聲智庫聯手廣西特色新型智庫聯盟合作共建的“廣西智庫發布平臺”正式上線。該聯盟已有299家成員單位。這個集“端、網、微、視、報、屏”于一體的智庫發布平臺,重在突出智庫、文化和公益等服務,強化在宣傳報道、引導輿情、建言獻策、對外傳播等領域的全面合作。通過傳遞智庫思想和觀點,為地方黨委、政府提供政策宣傳渠道,拓展人民群眾意見反饋路徑,為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媒體+智庫”注入強勁動能和新鮮活力。目前,廣西日報內參、廣西云數字研究院、廣西日報—桂聲智庫、廣西日報特約理論研究員團隊等優勢資源,已經成為集團建設“媒體+智庫”優質傳播生態的生力軍。
強化成果轉換,有效彰顯智庫效應。黨媒智庫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提升戰略和政策研發能力、研究成果匯聚能力,探索中國特色新型媒體智庫的建設規律。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從進一步完善特約理論研究員聘任與管理辦法入手,強化咨政研究能力提升,積極探索理論研究、宣傳與政策咨詢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工作機制,實現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匯聚力量之效。2020年,因新冠疫情暴發,許多傳統領域按下了“暫停鍵”,以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辦公等為主的新業態新產業卻迎來快速發展,一些新技術和新模式獲得了拓展應用場景和深化產品應用的機遇。廣西日報傳媒集團踐行“四力”,切實增強研究的前沿性、專業性、綜合性,謀劃具有長遠性、前瞻性、整體性、系統性和針對性的重大課題研究。例如,廣西日報特約理論研究員團隊及時主持開展《疫情后策動我區新業態新經濟發展思路研究》課題,盡快形成咨政報告《關于將中國—東盟博覽會“搬上云端”的建議》。該咨政報告獲自治區黨委、政府2位主要領導和3位副省級領導批示后得以落地,推動2020年第17屆東博會采取“實體展+云上東博會”的形式辦會?!霸粕蠔|博會”也成為應對疫情沖擊、促進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的創新之舉,有效提高了咨政服務的實效性、針對性和吸引力、感召力,彰顯了媒體作為新型智庫在建言獻策等方面的獨特價值,為地方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金點子”。
聚焦區域發展,提升咨政服務能力。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傳媒支撐。通用航空產業被譽為“下一個汽車產業”,是我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引擎。廣西應如何抓住新機遇,把通航產業打造成千億級產業新標桿?面對這一重大現實問題,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主動擔當作為,組織特約研究員團隊,針對飛機“沒地?!薄皼]法飛”“沒有領頭羊”和區域通航資源不能共享共用導致運營成本高、通航產業發展平臺層級低等突出問題,提出了《關于將通用航空產業打造成廣西千億元產業新標桿的建議》。該建議于2021年2月獲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的肯定性批示并獲相關部門采用,為自治區發改委組織制定《推進廣西通用航空產業加快發展實施方案》、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研究出臺《廣西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規劃(2021—2030)》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
經驗啟示:加快推進地方黨媒“智庫+”建設的實踐指向
把傳統信息的加工、生產和傳播,轉變成以深度研究為重點的資源整合,智庫建設不僅激活了媒體在內容生產方面的深厚積累,更將媒體的社會號召力轉化為智庫的決策影響力,深得社會各界的青睞。地方黨媒應緊緊抓住新型智庫建設的機遇期,統一思想和行動,將其作為媒體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在打造有格調、有品位、有情懷的媒體智庫上下真功夫、硬功夫、細功夫,打造更有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地方特色媒體智庫。
以有為換有位,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堅定“媒體+智庫”的轉型發展方向,以媒體智庫特有的問題意識、現實觀照,為地方發展注入更強動力,爭取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使其成為地方黨委、政府推動深化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和先行先試的“最強樂隊”,既“引領公眾”又“影響決策”,用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服務高質量發展。
以市場為主導,開發智庫新品精品。針對智庫建設中存在“有質量的產品供給不足”等突出矛盾,尊重智力產品的市場屬性,積極拓展新的業務、新的區域市場,特別是開辟企業市場,以市場促轉型,推動智庫向全年服務、專業服務、委托調查與監測、專業交流與展會、招商引資引智、促進橫向合作等領域發展。積極創造條件,主動拓展跨行政區域業務,向區域外、海內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者與當地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在更廣的維度上推動新型智庫建設走深走實。
聚焦“精深特”,提升專業化水平。廣借眾智,打造外腦,通過專門培訓,完善現有人員知識結構,提高從業者技能;分門別類招募專業人才,建立合理的專業化團隊;取長補短,強化與相關專業機構合作,滿足融合發展的多樣需求;突出民族地區特色,圍繞國家對區域發展的戰略部署和安排開展研究,在特中取勝,特中創優,提升個性化定制、精準化生產、智能化推送水平。
通盤謀劃落子,有效迎接轉型挑戰。深入研究,精準研判,制定智庫發展規劃,明確路線圖、目標和各階段任務,將任務分解細化,并與關鍵績效指標(KPI)緊密掛鉤。呼應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化時代的決策咨詢需求,建立重點領域資料、研究前沿、專家等數據庫,采用建模分析和電腦智能輔助研究,發揮數據化的快、準、多優勢,更好實現智庫研究與決策需求的有效對接。充分利用媒體的信息、人脈和平臺優勢,加快媒體和智庫的直通互動,推動媒體與智庫的整合傳播,實現以媒帶智、以智助媒,全員入庫、共建共享,使媒體的智庫產品、新聞產品在全鏈條、多平臺上順暢流動、及時轉化,形成多維立體傳播矩陣,讓建言更有厚度、獻策更有深度、聚識更有溫度、傳播更有力度。
(本文刊發于《傳媒》2023年12期)